400-8388-820

同事被辣哭,中西方文化差异原来……

小辰2023-01-08
295


众所周知,虽然如今交通发达,一张机票便可以去到全球不同角落,但即便如此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仍存在着方方面面的差异。


有时候这些文化差异会带来冲突,但更多时候也会带来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


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了一位在澳洲生活8年的客户朋友,分享他在澳洲生活的体验。


https://lingchen-resource.oss-cn-shenzhen.aliyuncs.com/admin/pro/20230322/182007image.png


我来澳洲生活将近8年时间,在这8年里有着初来乍到的不适应,也有习惯当地文化后和朋友打成一团。这其中酸甜苦辣应有尽有,其中让我难忘的一件事情是:请当地朋友吃辣子鸡。


我是一个性格比较外向的人,初到澳洲时对这里一切都充满期待,充满好奇,公司同事对我也特别好,于是在一个周末,我便邀请了公司同事x来我家作客,当晚我兴高采烈,准备大展拳脚施展我的厨艺。心里美滋滋地想着:“今天高低得让这个老外体验到中华美食的博大精深。”


于是我下班后精心地去当地超市挑选了最新鲜的鸡肉,准备做一道中国名菜:辣子鸡。


https://lingchen-resource.oss-cn-shenzhen.aliyuncs.com/admin/pro/20230322/182019image.png



我信心满满的切好配料,将鸡肉切块、焯水、爆炒、出锅一气呵成,准备让同事接受来自伟大东方的美食洗礼。


可令我们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吃完第一口后竟然声泪俱下,没错,他被辣哭了!


同事一边擦眼泪一边说:“早就听说过你中国菜很好吃,你做的这个菜果然不错,可令我不解的是,那个小小的红色辣椒是什么呀,为什么这么辣。"


我一边望着眼前这个被辣哭的180大汉,一边盯着碗里面的小米椒,一瞬间哭笑不得。


https://lingchen-resource.oss-cn-shenzhen.aliyuncs.com/admin/pro/20230322/182025image.png


原来,本身就不太能吃辣的澳洲人压根(或者大多数人)对小米椒就没有概念。我在耐心地向他解释了小米椒为何物以及其在中国饮食文化中的地位作用后我这同事才恍然大悟。


通过这件事我也开始思考中西方文化在社交、饮食、出行等众多方面的差异,经过我个人不太系统的观察和体验,今天就来介绍一下中西方文化的一些差异,希望能为移民的朋友提供一些参考,避免文化差异造成的尴尬。


一、社会节奏差异


对于在中国成长起来的朋友们来说我们已经习惯了中国速度:办事效率高,基建规模大,通勤速度快等方方面面,可是到了国外你还真得慢下来。


我已经在澳洲生活8年,这8年间澳洲人给我最深的一个印象就是节奏慢,有耐心。


一方面是因为国民素质普遍较高。比如公交车停靠站时,即将上车的乘客都会耐心等待下车的乘客而不是蜂拥而上。我刚到澳洲时就经历了一个尴尬事件。由于在国内挤地铁养成的习惯,一看到车来了就一股脑冲上去,那天我正式基于这样的条件反射直接越过了我前面等待上车的大爷,大爷在主动为我让位后说:“you go first。”


https://lingchen-resource.oss-cn-shenzhen.aliyuncs.com/admin/pro/20230322/182040image.png


一瞬间我的脸像被无数耳光齐刷刷打过来一样变得通红,扭捏,内疚。


因为在澳洲大家都习惯了慢节奏,不会急于求成做一件事,也不会着急地蜂拥而上。那一刻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文化差异带来的冲击,同时内疚万分,由于不了解当地文化习俗而给人造成不好的印象,甚至“丢了国人的脸”


另一方面来自于任何事情都要预约的“训练”。


例如去政府机关处理一个手续时可能要好几周才会得到答复。初到澳洲时由于临时签注即将过期,我便急匆匆地跑到当地移民管理局进行处理,可是当我下午5点到的时候整个办公大堂已经空无一人,原来工作人员早在4点半就已经下班了(下班时间是5点半)。吸取了教训的我提前进行预约,终于在历经5人之手,每次都打印全套材料,每次都走同样繁琐的流程之后才更新签注。


https://lingchen-resource.oss-cn-shenzhen.aliyuncs.com/admin/pro/20230322/182051image.png


看医生也并不是直接去医院挂号当天就能看上(急诊除外),而是先预约一位全科医生(General Practitioner)先行诊断,倘若他认为病人有必要看专科医生,才会填写推荐表让病人去医院挂号。我的一位朋友因为打宫颈癌HPV疫苗约见了全科医生,全程都非常有耐心,即使下一个病人已经在门口等待了,她也仔细询问直到我没有任何疑问了才把我送出去。


慢节奏也好也有坏,也惊喜也有无奈。除了前面讲的办事效率低,还有周末不会运营的快递,绝不加班的公司等等。刚开始会让我觉得疑惑不解甚至焦虑。


但渐渐地,我开始享受这种“慢”,不争不抢,不急不躁。在国内我们习惯了996,007,挤地铁,次日达……


但澳洲的慢节奏耐心渐渐治好了我的焦急症,她告诉我:很多事,不必急,不要慌,慢慢做。


二、饮食文化差异


中国人能做菜讲究个“色香味俱全”,几乎每家每户做菜都会辅以葱姜蒜香菜辣椒调味。


西方人则认为菜肴是充饥的,所以专吃大块肉,整块鸡等“硬菜”,对味道、配料则不太讲究。


所以澳洲人是不吃有骨头的食物的,例如广受中国人喜爱的草鱼、鲫鱼、鲤鱼等等。因为他们习惯了“大口吃肉”忍受不了为了吃到一口肉而花费几分钟去找鱼刺。


https://lingchen-resource.oss-cn-shenzhen.aliyuncs.com/admin/pro/20230322/182100image.png


对于大蒜辣椒香菜等调味品他们也“避而趋之”。我的这位同事在当地已经是“吃辣小能手”了,可是碰到我们中国的小米椒依然是“小巫见大巫”。因此如果要邀请朋友来你家作客的话尽量不要放太多精细的调味配料,就整个大鱼大肉的给他上,他们就会高兴地手舞足蹈。


三、社区意识差异


提起社区这个词相信大多数国内朋友想到的就是:大爷大妈端着茶水聊天,偶尔解决邻里争端,没事互相传送八卦话题。


可是在西方文化语境下社区则是维系本地生活的纽带,是一个属于社区所有人的“小世界”。每个人都会在空余时间做社区义工,为建设社区贡献自己的力量。


由于大多数欧美国家地广人稀,居住场所比较分散,所以人们更重视自己所生活的社区的各种体验,介绍自己的居住地往往也是直接说出社区名。


小小的社区里有大大的世界,每一个独立的社区会有自己的社区理事委员会,有自己的图书馆、教堂甚至是独立的美术馆等场所,就像一个个自己的小世界。


https://lingchen-resource.oss-cn-shenzhen.aliyuncs.com/admin/pro/20230322/182109image.png


我曾加入了学校一个非营利性组织,有个项目是将尼泊尔妇女手工制作的树叶笔记本在澳洲售卖从而为她们带来可持续性收入,这个项目最先就是选择和学校周边社区图书馆合作,宣传这种可持续发展理念。每个社区在保持着自己独立运作的同时,和周边其他社区、学校、企业等形成了一个有机体。


而每一个社区人在这样浓厚的社区文化下也反哺社区,积极建设社区,形成正向循环。


可以说每一个澳洲人出生、上学、工作、甚至死亡都离不开社区。


移民后了解当地文化,融入当地生活是新移民需要关注的问题。因此建议新移民一定了解当地人文风俗,参与社区活动,入乡随俗。


好了,以上就是客户朋友的分析和体验啦。


关于中西方文化差异是一个永远都讲不完的话题,后续我们会陆续介绍各国文化以及文化差异带来的趣闻轶事。


若您有移民打算,想深入了解移民政策以及申请条件请咨询移民顾问。



澳大利亚
攻略
收藏
全部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