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清明节”对比!这些习俗你都知道吗?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大节。在清明这天,中国人往往以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为主题,缅怀先祖、弘扬孝道。
据史籍记载,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为躲避祸乱而流亡他国长达十九年,大臣介子推始终追随左右、不离不弃;甚至“割股啖君”。最终,重耳成为一代霸主晋文公,想要奖赏过去追随自己左右的大臣们,但是介子推不求利禄,于是拒绝了晋文公的赏赐,与母亲归隐绵山。
晋文公为了迫其出山相见而下令放火烧山,介子推坚决不出山,最终被火焚而死。晋文公感念忠臣之志,将其葬于绵山,修祠立庙,并下令在介子推死难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这就是“寒食节”的由来。
清明节原本只是寒食节下的一个“小弟”,但是在过去,寒食节的时间很长,最长的105天,最短的也要近30天,期间不能生火,只能生食。这样的习俗对人的健康不利,所以人们后来选择废除这个陋习,渐渐的,寒食节式微下去,清明节反而崛起了。
每年的清明节,都能看到许多的中国人重返故乡,扫墓祭祖,这其中便蕴含着中国特有的集体情怀和故乡情节。中国人讲究落叶归根,无论年轻时去往何处,在哪里工作生活,年老后都会选择自己过去的故乡,并在那里度过自己的晚年。清明礼俗文化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人文精神。
说到这里,相信有不少小伙伴会好奇:清明节是中国独有的节日吗?国外有没有“清明节”呢?外国人又是怎么过“清明”的呢?
清明节是中国独有的说法,国外并没有所谓的“清明节”,但也有些和清明节性质相似的节日,小辰在这里搜集了几个外国的“清明节”,快来和小辰一起看看,外国人都是怎么过“清明”的吧!
美国
美国没有清明节,但是有一个“阵亡将士纪念日”,时间是每年5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一。节日在1971年由联邦政府确立,最初的目的是为了悼念在各个战争中阵亡的美国士兵,后来逐渐演变成一般的家庭祭奠自己逝去的亲人。
在这一天,美国会组织退役或者现役的军人去为逝去的美国士兵扫墓,鸣枪致意,并吹响军中熄灯号让死难将士安息。
阵亡将士纪念日的作用与中国的清明节相似,都是为了缅怀逝去的人,但中国的清明节更多的是一种情感的传承,而美国的阵亡将士纪念日则是对爱国情怀的培养。
波兰
每年的11月2日即是波兰的“亡人节”,在这一天,人们会结伴去墓园扫墓。年长的人活点燃烛灯,象征着死者不朽,然后让孩子们上前致敬,以教育后代不忘祖先。其他人则会在墓地前摆上鲜花和其他装饰,并为死者祈祷,纪念逝去的亲人。
俄罗斯
每年的4月底到5月初即是俄罗斯纪念死者的节日,俄语名称为“拉多尼察”,源于俄语中“降生”和“快乐”这两个词,其意大概是让生者不要因为逝者的离世而伤心难过。
在这一天,俄罗斯人会全家一起去祭奠逝去的亲人。一些基督教徒在出发前往墓地之前会先去教堂为逝者点上蜡烛,并进行安息祷告,领取圣水撒到墓地前,他们相信这样可以让逝者安息。
来到墓地后,俄罗斯人会先在已故亲人的坟墓摆上画有彩色图案的鸡蛋,俄罗斯人坚信这样可以保佑逝者。同时他们还会在墓地周围种些花草,祭奠结束后,全家人会在墓前简单地聚餐,每个人都要喝一杯伏特加酒,但喝酒的时候不能捧杯也不能说话。
新加坡
新加坡华人数量众多,因此新加坡也有不少人会过清明节,在新加坡的华人每逢清明时节,即会带着全家一起出行,拜山扫墓,在亲人的墓前点蜡烛、烧纸钱,行磕头礼。
但其实,比起清明节,新加坡人更重视每年的阴历7月15的“中元节”。传说在那一天,地府会放出鬼魂,让他们重返人间,与自己的亲人见上一面,所以在这一天,新加坡会普遍举行祭祀活动,即燃烧纸钱等。
除了传统的祭祀活动外,新加坡的华人区还有一项特别的表演,他们会搭建歌台,在上面表演各种诙谐短剧、魔术、劲歌热舞等节目,用来娱乐鬼魂,这个表演将会持续整个农历七月,可以看出,新加坡的华人是相当注重中元节的。
墨西哥
墨西哥纪念逝者的节日与波兰相似,被称为“亡灵节”,节日分为两天,11月1日是“幼灵节”,是祭奠死去的孩子的节日,11月2日是“成灵节”,即是祭奠死去的成人的节日。
墨西哥的“亡灵节”是非常特别的,每到节日时间,人们都会在家里或者墓地摆上宴席,放上音乐,彻夜狂欢。墨西哥人认为,死亡并不是一件悲伤的事,眼泪会让在亡灵节这天回家的逝者迷失方向。所以比起悲伤,他们更愿意选择用狂欢和歌舞的方式去祭奠自己逝去的亲人。
正如墨西哥的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奥克塔维奥·帕斯说的那样,“对于纽约、巴黎或是伦敦人来说,死亡是他们轻易不会提起的,因为这个词会灼伤他们的嘴唇。然而墨西哥人却常把死亡挂在嘴边,他们调侃死亡、与死亡同寝、庆祝死亡。死亡是墨西哥人最钟爱的玩具之一,是墨西哥人永恒的爱。”
其实啊,无论是哪里的“清明节”,其本意都是祭奠逝去的亲人,虽然表达的方式不同,但每个人对于先人的思念之情都是一样,大家都是由衷地希望自己爱的人可以在另一个世界过得更加幸福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