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8388-820

中国孩子这么卷,为什么科研成就还是不如欧美?

小辰2023-08-25
235

最近,很多留学生在讨论一个2023世界高校自然指数排行榜。

查阅资料得知,这个自然指数榜单是基于2022年5月1日-2023年4月30日的统计数据,展示了不同国家和科研机构在自然科学领域高水平科研产出的情况。


在最新自然指数排名中,中国科学院位居全球第一,哈佛大学位居全球第2。


从数据看出,我国在国际上最有影响力的研究型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数量已成碾压之势超过欧美,稳居第一。

这个趋势,代表着我国在科学研究的路上发展得越来越好,在未来,我国在科技上的发展一定会超过欧美。


这时候有人会说,从这份表不是说明我国已经赶超欧美,成为全球第一了吗?

并不是这样,在科技层面的落后,岂是一个数据就能反映出来的。

数十年间,我国科技不断被西方卡脖子,核心技术屡次遭到打压。为了实施科技兴国战略,国家支持高校科研人员提升专业知识水平、跟踪学科前沿动态,将最新科研成果写入教材、融入课堂、传给学生。


这时候压力就来到孩子这边,无数孩子顶着学业的压力,负重前行。

孩子累吗?当然累。但是首先我们要承认的是,亚洲人或者说东亚孩子都很累。

小辰最近跟朋友闲聊,朋友说自己的孩子放暑假了,还没来得及休息,就匆忙地开始了已经计划好的暑假学习。

除了各学科的暑假作业,还有下学期的预习计划,并且还得抓紧这两个月的空挡,学一下平时在上学时没时间学习的兴趣爱好,比如说舞蹈、钢琴、吉他等等。暑假如此,平时放学更是作业满满。


当然,这些并不是学校要求的,更多的都是中国人自己对孩子的要求。

所以说中国孩子累吗?小辰相信每一位中产家庭所给出的答案都是大同小异,但是放眼望去,整个东亚地区又有谁的孩子轻松呢?

作为发达国家的日本与韩国,他们的孩子同样不轻松,与我国相比只能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样的结果?


说到底其实就是当前东亚地区的发展模式以及发展阶段所决定的。

回顾以前,日本、韩国虽为发达国家,但其实都是靠劳动密集型产业起家的。日本起家在50~60年代,韩国是70年代以后,中国则是到了80年代以后才逐渐步入工业以及代工业的行列。


即使到了现在,东亚的经济发展水平其实还是如此,同样也是僧多肉少。虽然日韩目前已经逐渐完成转型,但他们国土贫瘠,资源匮乏,照样不敢躺平。

对于中国,我国目前正在全力冲向产业升级,但是想要跨过产业升级的鸿沟,那是一个漫长而又艰难的过程。

即便我们有5G、光伏,新能源,c919等等,但我们必须要承认目前国内的科技行业仍然需要加大力度发展。

此外,还有个更现实的问题,就是目前我们国内几乎所有的行业的利润根本无法和芯片、软件、飞机等那些技术专利集中的西方传统行业相比,说白了就是我们赚的太少了。


西方国家掌握的核心技术,中国人不得不向他们购买。就算有些技术能够实现生产,但光凭效率和成本来说,依然是“造不如买”的现状。

举例来说,高通,作为中国最大的无线半导体供应商,高通的产品几乎涵盖了所有的主流手机、平板电脑、路由器系统制造商,全球市场占率高达42%,荣耀、小米等众多国产品牌都在使用高通的芯片。光是2022年,高通就从中国挣走了2100亿。

美国从中国赚走海量的利润,中国的14亿人口不能等着被卡脖子,因此,在这样的发展环境下,内卷也就成为了必然。而这也正是我们为什么要实施科教兴国,大力发展高科技的原因。

有些家长提出,孩子在国内再怎么卷,中国科研经费,尤其是基础科学研究经费,相对于人才培养规模而言还是太低,制约了中国青年科研人才的潜能开发,干脆就把孩子送出国,接受良好的教育,培养创新能力,将来等孩子学有所成,再为国家做贡献,这其实也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最后,小辰想说的是,想要在这个资源有限的地球村上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就需要彻底迈入高端制造领域,就必须掌握核心技术。在将来,我们的下一代一定会推动世界发展!


美国
攻略
收藏
全部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