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快乐教育,真的是穷人的教育吗?
教育一直都是父母关注的焦点话题,而教育方式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甚至整个家庭的未来方向。
中国式教育一直都是以孩子的考试成绩、排名为导向。家长们所谓的“鸡娃”也是希望孩子能够在竞争激烈的教育体系中脱颖而出。
在教育焦虑的影响下,加上内地教育竞争激烈,很多家庭就想让孩子接受国外的教育方式,特别是美国的教育方式。
网上大量铺张美式“快乐教育”,似乎在国外散养的教育模式,孩子都能度过一个快乐的童年,家长也轻松,不用过度在意孩子的学习成绩和特长。
但也有一些观点认为美国的教育是分层次的,上层是私立精英,下层是公立快乐。
快乐教育是不用学习的,尽情玩耍就行,快乐教育就是把孩子们培养廉价的劳动力。
那么,快乐教育真的是只属于穷人的教育吗?真的只是为了培养出一个廉价劳动力的工人吗?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美国的教育系统。
美国的学校分为公立和私立,公立学校提供免费教育,遵循国家共同课程标准(Common Core)。
2001年,美国总统布什提出了“不让任何一个孩子掉队”的法案,也就是“No Child Left Behind”,旨在确保每个孩子都能获得平等的教育机会。
这意味着不论孩子是否有学习障碍,每个孩子都有权接受高质量的教育。
然而,公立学校也面临挑战,因为老师们需要确保每个学生都达到一定的学术标准,这可能会导致一些有天赋、学习能力强的孩子被忽视。
所以,会有少部分精英家庭选择让孩子上私立学校,因为私立学校班级规模会较小,能够提供更多个性化的教育,同时也提供更多的选修课程,比如艺术、体育和现代科技课程。
不过,根据美国教育统计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美国公立学校学生人数与私立学校学生人数的比例大概是10:1,也就是说美国只有极少数的孩子在私立学校就读。
但并不是只有私立学校才会有精英家庭。
在一些比较好的公立学校,许多学生来自硅谷的精英家庭。
这些家庭的孩子通常参加多个课外班,家长们也非常注重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和社交关系。
有一名客户告诉小辰,自己孩子在公立学校的班上就有一名学生的爸爸是来自硅谷某科技公司的高级工程师,那名学生除了学习课堂知识以外,还会在家里学习编程并计划参加编程竞赛。
所以,说美国的公立学校属于下层快乐教育是不准确的。在好学区的公立学校里,学习要求可能会和私立学校一样严格。
在美国,就读公立学校是需要分配的,按照家庭住址划分,就近原则入读。
美国的公立学校都有评分制度的。
这个评分主要是根据学生的考试成绩、学生的学业进步程度、出勤率、纪律等各方面综合考虑,10分为满分,一般7-9分的学校算是中上水平的学校,6分以下的学校要慎重考虑。
如果想让孩子在美国上个好的公立学校,就要找一个好的「学区房」。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很多移民到美国的家庭会努力争取在好学区购房,对于许多华人家庭来说,子女的教育至关重要。
例如硅谷地区的Palo Alto学区被誉为“斯坦福孵化器”,这里的房价通常在300万美金以上。
“快乐教育”不是放任教育。
我们需要明确一点,快乐教育并不是放任不管的教育方式。
很多人把快乐教育和不学习画上等号,实际上,它并不等于不用学习,可以尽情玩耍。
相反,快乐教育是一种理念,强调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在快乐教育中,学生被鼓励追求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自由探索自己的潜力,培养创造力和想象力,让学习变成更具乐趣和动力。
当然,在这当中有学生选择摆烂,这也是无法避免的,99%的人对社会进步产生不了贡献,一个国家需要人才的同时,也需要蓝领和白领,这就是为什么教育会有分流,也是美国教育的本质。
美国的教育体系是多样化的,不论是公立学校还是私立学校,都会有不同的家庭选择。
最终孩子的学术成就取决于家庭的支持、学区的选择以及孩子自己的努力。
当然,如果想让孩子赴美接受纯正的美国免费公立教育,唯一的办法就是让孩子拥有一张美国绿卡,实现身份的重新配置。
孩子持有美国绿卡,在K12阶段就读公立学校完全免费,在大学阶段如果就读州内的公立大学,也可以享受到学费的优惠。
并且拥有绿卡的孩子,在高中申请本科或者本科申请研究生的阶段,比国际生有更大的优势。
因为美国大学的名额留给国际生的只有10%,留给本国持有绿卡的学生名额有90%。
所以,想让孩子享受美国的教育福利、增大几率考进美国名校,一张绿卡是必不可少的。
目前主流的移民项目有:美国EB-1A杰出人才移民项目/NIW国家利益豁免项目/EB-3技术或非技术移民项目/EB-5投资移民项目,一人申请,全家拿绿卡。